第一部分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培养目标
宝鸡文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高层次专业化创新人才。学科要求掌握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各二级方向的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各二级学科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及计算机运用的能力,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位获得者可继续攻读相关方向博士学位,或在高等院校或中学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也可在相关的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
二、学科方向
(一)文艺学
1、文学基本理论
2、文艺美学
3、古代文论
(二)汉语言文字学
1、汉语方言
2、汉语史
(三)中国古代文学
1、先秦两汉文学
2、魏晋六朝唐五代文学
3、宋元明清文学
(四)中国古典文献学
1、中国传统文化文献整理与研究
2、中国古典诗文文献整理与研究
3、中国古典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
1、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2、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欧美文学
2、东方文学
3、比较文学
三、学位标准
对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需要满足课程要求,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课程要求
宝鸡文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18学时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取得1学分。硕士研究生应修满学分32学分以上方可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如下: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9学分、专业主干课6学分,专业方向课选修不少于7学分,科研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3学分。
(二)学术水平要求
一是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是具有独立发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问题的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学科学术问题的能力。
三是初步具备独立申请、完成、结题科研项目的能力。
四是在读期间,在招收研究生的大学学报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一篇与专业相匹配的学术论文。
(三)学位论文要求
首先是毕业论文写作训练规范。一般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审查:导师的审查;同行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答辩;学位委员会审查。前面三个环节都需要写出书面评语。
其次论文选题属于学科前沿,研究工作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再次文献综述必须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的最新动态和进展。量的方面主要看是否围绕论文主题基本覆盖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主要文献,质的方面主要看是否综述本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有影响的主要文献。尤其是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要能够概括、归纳出本学科、本研究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规律和待解决的问题。再其次是具有一定的创新点及其学术意义、价值。最后,论文写作逻辑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论证充分,引文规范,图表清晰;结论科学,令人信服。还包括了从目录至致谢标题鲜明、内容完整、格式符合要求,参考文献标注规范等。
另外,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有两位校专家盲审通过,答辩后有问题再次完善修改。
四、基本条件
截至2023年12月,宝鸡文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有教师5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9人,博士学位教师(含在读)22人。年龄结构为45岁以下12名;45岁到50岁11名,50岁到60岁6名,60岁以上2人。按二级学科方向分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6个学科团队。
继200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授予省政府名牌专业之后,2011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授予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授予陕西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12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教学团队被授予省级教学团队。2016获批省级示范现代传媒实验中心。2017年,学校被明确为省级申报博士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之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确定为校级首批申博学科。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年被评为2020年度国家一流专业;2022年完成教育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2021年获批1个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2年获批1个省级诵写讲培育基地; 有1个省级评估优秀社科基地——关陇民俗方言研究中心,有1个省级现代传媒示范实验中心,有陕西文学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中心2个校级科研平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6门本科课程被授予省级精品课程或省级共享课程、省级线上精品课程,先后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
2023年度,教育部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获得通过;本科教育部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顺利完成。兰拉成、孟改正主持的成果分别获校级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兰拉成主持的成果上报省上评选;孙新峰主持的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获校级一等奖。李雅妮、王永奇申报的课程被学校推荐参评国家一流课程;兰拉成、仵军智申报的课程被学校推荐参评省级一流课程。戏剧与影视学科被评为校级一流学科。这些都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五、管理服务
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齐全。2023年7月毕业学术硕士33人。现有在读学术硕士119人。党政严格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制度”,同时,加大学院协调指导力度。研究生工作由党政一把手齐抓共管,选配1名主管副书记负责研究生思政教育和党建、团建、第二课堂工作,1名主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主抓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1名研究生辅导员兼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负责研究生政审、心理咨询、防疫安全、日常管理等,1名研究生辅导员负责研究生团支部、研究生会干部管理;1名专职研究生教学秘书负责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研究生会干部配备齐全,均在学院党政指导下,在辅导员和秘书老师带领下,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六、制度保障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从招生、研究生培养到毕业学位授予所有环节具有各自独立,又相互连贯、补充的制度文件,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
(一)招生环节文件制度文件
《宝鸡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暂行规定》(宝文理院研字[2014]10号)《宝鸡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管理办法》(宝文理院研字[2019]21号)《宝鸡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管理办法》(宝文理院研字[2020]23号)等文件,各二级学科每年均有招生考试自命题、复试工作细则作为补充。这些文件为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二)导师队伍管理制度文件文件
《宝鸡文理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选聘及管理暂行办法》(宝文理院研字[2014]21号)《宝鸡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宝文理院研字[2018]4号)《关于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和2017年新增列导师遴选的通知》(2017年7月)《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暂行办法》(宝文理院研字[2016]8号)《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任课教师资格与工作职责暂行规定》(宝文理院研字[2016]5号)等,从导师资格遴、导师选聘用到考核,制度完整,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
(三)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环节制度文件
《宝鸡文理学院关于制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宝文理院研字[2014]8号)、《宝鸡文理学院学术型研硕士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宝文理院研字[2014]7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2020年修订)、《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基本规程》(宝文理院研字[2014]4号)、《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筛选办法(试行)》(宝文理院研字[2015]18号)、《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实施办法(试行)》、《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等文件,从学籍管理到教学过程监督,再至中期筛选,制度文件齐备,各环节有所依据。“三助”等方面文件有:《宝鸡文理学院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宝文理院党字[2015]50号)、《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综合奖励办法(试行)》《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困难补助实施办法》(宝文理院院字[2019]2号)、《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三助”岗位管理办法 》(宝文理院院字[2019]3号)、《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修订版)》(宝文理院字[20017]111号)、《宝鸡文理学院学生单项奖奖励办法(试行)》(宝文理党政办字﹝2020﹞13号)等,奖助体系完备。
(四)毕业论文及学位授予方面制度文件
《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开题报告暂行规定》、《宝鸡文理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宝文理院研字[2017]2号等,规定详细,对各学科研究生论文撰写与指导、学位管理等操作具有指导性。
(五)其他文件
《宝鸡文理学院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宝文理院党字〔2021〕78号)、《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秘书工作职责(试行)》《宝鸡文理学院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宝文理院学字﹝2021﹞6号);同时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出台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评测管理办法》(2022年-2023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排课办法》(2019年至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自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2019年至今)等自有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办法等。
总之,宝鸡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及管理制度基本成完备且成体系,学校所有文件制度,各二级学院都有相应的工作细则它们共同为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部分 2023年度学位点建设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
2023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新增中国现当代学术硕士生导师1人(渭南师范学院孙萍萍外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跨中国古典文献学导师1人(本校文传院姚军副教授、博士),新增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导师1人(本校外国语学院阎朝华副教授、博士)。
学科师资队伍如下:
学科专任教师54人,现有校内专职学术导师27名,其中教授9名。2023年年,新晋升二级教授1名,三级教授2名,晋升教授1名。现有副教授14名。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含在读)28名。继4人入选省级人才之后, 2023年1人再次入选省委宣传部六个一批人才。至此,入选省委宣传部六个一批人才3人。年龄结构上,年龄结构为45岁以下12名;45岁到50岁11名,50岁到60岁6名,60岁以上2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造诣深厚、综合能力突出,整体实力强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以《宝鸡文理学院教师师德考核办法》为指导,坚持师德教育,建立思想铸魂的引领机制。宝鸡文理学院结合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师德师风建设年、主题活动、研究生导师年度培训等,在教师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组织师生开展《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中有关师德的学习;注重氛围营造,加强师德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线上线下宣传阵地,通过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示范引领,激励广大教师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强化师德监督,建立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通过“四位一体”师德监督体系,将违反师德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规范师德考核机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考核结果及时通知教师本人;筑牢师德十条红线,严格师德惩处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区,并采取相应处理办法,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诫勉谈话、警示教育、通报批评等。
(1)050101文艺学师资队伍建设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
二级学科方向 |
文艺学 |
专任教师 |
4人 |
姓名 |
李剑清 |
性别 |
男 |
出生 年月 |
1977.04 |
技术 职称 |
教授 |
所在 院系 |
文传院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学校、专业、时间) |
硕士学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艺学、2008年 |
招生领域 (方向) |
文艺学 |
简介 |
李剑清,男,1977生,硕士、教授,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理事、中外文学理论学会会员、文心雕龙学会会员。教学经验丰富,多年来承担《文艺美学》、《20世纪西方文论》以及学科基础课《中国学术史》、《文学研究的观念与方法》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围绕中古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权威期刊《文学遗产》发表论文1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具有较好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学术声誉。出版《汉晋之际文士流徙与文学研究》(2020年12月、人民出版社)。目前,承担13名文艺学硕士研究的指导与培养任务。2023年入选省委宣传部“六个一批人才”。 |
2023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 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
时间 |
署名 情况 |
备注 |
《西晋南方文士北徙与文学交游丛考》 |
《古籍研究》C刊 |
2023年下 (總第78輯) |
独立 |
|
2023年代表性项目)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项目来源 |
起讫 时间 |
经费 (万元) |
无 |
|
|
|
|
2023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
授课时间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对象 |
2022.9—2023.1 |
20世纪西方文论 |
36 |
文艺学研二班 |
2022年第一学期 |
文艺美学 |
36 |
2020级比较文学与 世界文学硕士 |
(2)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
二级学科方向 |
语言文字学 |
专任教师 |
6人 |
姓名 |
郭沈青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5.5 |
技术 职称 |
三级教授 |
所在院系 |
文传院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学校、专业、时间) |
博士(澳门大学,语言学,2013年) |
招生领域 (方向) |
语言文字学 |
简介 |
郭沈青,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澳门大学博士,(美)麻州大学访问学者。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陕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曾任陕西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从教30余年,主讲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方言学、语音学等课程,有丰富的语言学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经验,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和历史语言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成果发表于《中国语文》、《方言》等语言学顶级、权威刊物。代表性成果为《陕南客伙话的性质和归属》(《中国语文》2006年第6期)和《陕南客伙话语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成果多次获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3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 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
时间 |
署名 情况 |
备注 |
方言接触与区域类型的形成——以陕南[ʯ]类韵方言为例 |
《语言科学》(C刊)(508-515) |
2023.5 |
一作 |
|
2023年主持科研项目(限3项)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项目来源 |
起讫 时间 |
经费 (万元) |
接触层叠视角下的陕南方言史及其重建方法研究(21BYY013) |
国家级 |
国家社科 基金 |
2021- 2024 |
20万 |
2022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
授课时间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对象 |
2022.1-2022.7 |
汉语方言学 |
36 |
21级研究生 |
2022.9-2022.12 |
历史语言学 |
36 |
21级研究生 |
(3)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
二级学科方向 |
古典文献学 |
专任教师 |
人 |
姓名 |
刘林魁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2.04 |
技术 职称 |
教授 |
所在 院系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学校、专业、时间) |
文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7年6月 |
招生领域 (方向) |
古典文献学 古代文学 |
简介 |
刘林魁,男,1972年生,陕西宝鸡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文献学博士后,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三级)、硕士生导师、古典文献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陕西省首批“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2020年)。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献与文学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目录与文献检索》《魏晋六朝隋唐五代文学专题研究》《学科前沿与热点》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指导并毕业硕士研究生四届5人,其中1人应届考取博士(2018年)。参编教材2部。在《文学遗产》《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1项)、在研1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 |
2023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
时间 |
署名情况 |
备注 |
无 |
|
|
|
|
|
|
|
|
|
2023年主持科研项目(限3项)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项目来源 |
起讫 时间 |
经费 (万元) |
《广弘明集》 整理与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 西部项目 |
国家社科 基金规划办 |
2022- 2027 |
20 |
2023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
授课时间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对象 |
2022年春季 |
《目录与文献检索》 |
18 |
古典文献学研究生一年级 |
2022年秋季 |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前沿与热点》 |
36 |
古代文学研究生 二年级 |
2022年秋季 |
《古典文献学学科前沿与热点》 |
36 |
古典文献学研究生二年级 |
(4)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
二级学科方向 |
中国古代文学 |
专任教师 |
6人 |
姓名 |
兰拉成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6.09 |
技术 职称 |
教授 |
所在院系 |
文传院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学校、专业、时间) |
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06 |
招生领域 (方向) |
中国古代文学 |
简介 |
兰拉成,男,1966年生,教授,文学博士,1993年参加工作。宝鸡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毕业生7届10人,其中3人毕业论文在专家盲审中获得双优,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4人。出版专著《清代散曲研究》等2部,主编参编著作5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刊5篇;人 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索引多篇。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政府教学成果2等奖1项,厅级科研优秀奖3项。无行业实务经历和海外经历。拟承担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教学任务和指导教师。 |
2023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
时间 |
署名 情况 |
备注 |
西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流双创三协同四驱动五评价”创新型师范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
教学成果奖 宝鸡文理学院一等奖 |
2023 |
第一 |
|
2023年主持科研项目(限3项)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项目来源 |
起讫 时间 |
经费 (万元) |
无 |
|
|
|
|
2023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
授课时间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对象 |
2014至2022 春季学期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
36 |
研究生 |
(5)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
二级学科方向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专任教师 |
10人 |
姓名 |
郭文元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5.07 |
技术 职称 |
教授 |
所在 院系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学校、专业、时间) |
博士 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2011.07 |
招生领域 (方向) |
中国当代文学 |
简介 |
郭文元,2019年入选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2022年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古今文学通变等领域的研究,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乡村中国的社会主义想象》《周作人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现与转化》等专著5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各类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高校优秀成果及其他奖10余项。近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 |
2023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 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 专利号 |
时间 |
署名情况 |
备注 |
专著《乡村中国的社会主义想象——20世纪40-70年代小说研究》 |
获陕西省第十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2 |
2023.12 |
第一 |
1/2 |
专著《乡村中国的社会主义想象——20世纪40-70年代小说研究》 |
获陕西省宝鸡市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23.12 |
第一 |
1/2 |
专著《“城乡中国”的交往叙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研究》 |
获陕西文艺评论奖 |
2023.12 |
第二 |
2/2 |
2023年主持科研项目(限3项)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项目来源 |
起讫 时间 |
经费 (万元) |
当代前期(1949-1976)文学思潮中的古典传统重释、重构及其互动关系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办公室 |
2021.12- 2026.12 |
10 |
新世纪乡土文学书写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办公室 |
2018.6- 2023.6 |
20 |
新时代脱贫攻坚和社会小康主题文学书写研究 |
“六个一批” 人才项目 |
陕西省委 宣传部 |
2022.1- 2022.12 |
3 |
2023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
授课时间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对象 |
2022.2-2022.6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批评研究 |
36 |
2021级中国现当代 文学专业研究生 |
2022.3-2022.6 |
论文写作与指导 |
36 |
2021级中国现当代 文学专业研究生 |
2022.8-2022.12 |
现当代文学热点问题研究 |
36 |
2021级中国现当代 文学专业研究生 |
(6)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
二级学科方向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专任教师 |
4人 |
姓名 |
王永奇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3.12 |
技术 职称 |
副教授 |
所在 院系 |
文传学院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学校、专业、时间) |
硕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06年) |
招生领域 (方向) |
比较文学与 世界文学 |
简介 |
王永奇,中共党员,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近代西方文学专题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等研究生课程,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及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讲》;曾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鸡文理学院教师教学比赛特等奖、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等。 |
2023年代表性成果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
时间 |
署名情况 |
备注 |
《城乡关系视野下路遥小说中的农村知识青年形象》 |
《长江丛刊》P1-3 |
2023.4 |
第一作者 |
|
2023年主持科研项目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项目 来源 |
起讫 时间 |
经费 (万元) |
无 |
|
|
|
|
2023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
授课时间 |
课程名称 |
学时 |
授课对象 |
2023.3—2023.7 |
比较文学研究 |
36 |
2022级比较文学与 世界文学专业学生 |
2023.9—2024.1 |
近代西方文学研究 |
36 |
2022级比较文学与 世界文学专业学生 |
二、科学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近六年来,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2023年,教师获批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项目2项,经费80万元;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其中在《语言科学》、《古籍研究》、《敦煌学辑刊》、《佛学研究》等发表CSSCI核心4篇,北大核心2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在上海古籍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教师获得陕西省政府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获陕西省第八届优秀文艺评论奖1项。获得宝鸡市政府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9项。2023年完成下达科研经费任务320万,实际科研经费356万,超额完成科研经费任务。
2023年度获批科研项目与教改项目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级别 |
项目 来源 |
起讫 时间 |
经费 (万元) |
主持人 |
1 |
《新世纪乡土文学书写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
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项目 |
国家 社科办 |
2018.9-2023.9 |
20 |
郭文元 |
2 |
“社科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新世纪乡土文学书写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
陕西省社科联“社科著作出版资助项目” |
省社科联 |
2023.7-2024.6 |
1 |
郭文元 |
3 |
脱贫故事讲述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建构研究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科学专项项目 |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23.2-2023.11 |
0.5 |
张继红 |
4 |
乡村振兴帮扶白河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示范培训 |
|
教育部 |
2023.7-2024.2 |
18 |
王应龙 |
5 |
童语同音计划新疆阿克苏地区幼儿教师师资培训 |
|
教育部 |
2023.7-2024.2 |
73 |
王应龙 |
6 |
宋代唐集序跋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项目 |
教育部 |
2017.7—2023.7 |
8 |
刘冰欣 |
2023年度发表代表性论文 |
序号 |
名称 |
期刊 (卷期页码) |
作者 |
发表 时间 |
收录 情况 |
1 |
方言接触与区域类型的形成———以陕南[ʯ]类韵方言为例 |
《语言科学》 |
郭沈青 |
2023.5 |
CSSCI |
2 |
西晋南方文士北徙与文学交游丛考 |
《古籍研究》 |
李剑清 |
2023.79 |
CSSCI |
3 |
佛教疑伪经伏羲、女娲造日月说考论 |
敦煌学辑刊 |
刘林魁 |
2023.6 |
CSSCI |
4 |
法琳陈隋时期行迹考 |
佛学研究 |
刘林魁 |
2023.6 |
CSSCI |
2023年度出版专著 |
序号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校注 |
刘林魁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23年8月 |
2 |
古典文献学概论 |
魏宏利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23年12月 |
3 |
司马迁心态及其相关研究 |
姚军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23年2月 |
2023年度授权专利 |
序号 |
名称 |
类型 |
发明人 |
申请 (授权)时间 |
申请 (授权)号 |
|
无 |
|
|
|
|
2023年度获得科研奖励 |
序号 |
名称 |
获奖级别 |
获奖时间 |
获奖人 |
授奖单位 |
1 |
2023年陕西省第十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23.12 |
郭文元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2 |
第八届“陕西文艺评论奖” |
/ |
2023.11 |
张继红 |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2023年取得的其他成果 |
在宝鸡市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选中,仵军智、郭文元获得一等奖, 张继红、何艳萍、郑新丽、刘林魁获二等奖; 孟改正、孙泰然、段永强等获得三等奖。 |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1.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我院实行大类招生,2023年报考、调剂及录取人数如下:学术硕士一志愿2人上线(含1名士兵计划)。文艺学调剂考生8人,录取7人(1人资格不符);汉语言文字学调剂考生6人,录取6人;中国古典文献学调剂考生3人,录取3人;中国古代文学调剂考生13人,录取13人;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志愿调剂考生11人,录取11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调剂考生3人,录取3人。
2.生源结构:2023年共录取学术硕士研究生39人,生源地分布如下:河南10人,25.6%;陕西6人,15.4%; 安徽5人,12.8%;山东3人,7.7%;湖南2人,江西2人,山西2人,重庆2人,分别5.1;四川1人,江苏1人,广东1人,浙江1人,新疆1人,河北1人,贵州1人,分别2.6%。
从学校来源看,有山东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临沂大学等10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等26所二本学院。
3.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①提高教学质量与就业质量,扩大办学影响,以质量吸引高质量生源;②加强校际合作,通过建立优质生源基地等保证生源数量和质量;③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招生工作,吸引高质量生源。
(二)教育教学
1.思想政治教育
宝鸡文理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党的20大会议精神为统领,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积极探索“党建+科研”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积极推动“三全育人”,努力提升培养质量。
(1)2023年开设的思政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2023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
坚持抓党建引领,将党史教育和校史教育结合,砥砺爱国、爱校、荣院意识,强化思想教育。充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辅之以学校、学院校情校史教育,砥砺师生家国情怀。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政治学习、理论研讨、知识竞赛、调研考察等专题活动,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先后举办了3天入学教育,举行了入学教育征文表彰、头脑风暴大赛、研究生辩论赛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都得到了改观。充分利用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进一步明确其岗位职责,根据时代变化,将权益部改为心理健康部,加强研究生自我管理,将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2023年,研究生党支部被学校唯一推荐参评全国样板党支部。
坚持榜样引领,着力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业水平双提升。首先,激励研究生向张新科等老一代学术名家学习,献身于学术。其次,向王磊教授等身边人学习,以榜样影响周围的人。将思想教育与学业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成功承办学校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诚信征文活动。获得校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本学科在2023年度评选学业标兵9名,科研标兵5名,技能标兵5名,写作标兵3名,优秀研究生干部20余名。
抓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及学科团队建设,落实教育责任。宝鸡文理学院把立德树人、师风师德、育人工作作为导师遴选和考核的重要标准,并明确研究生导师在育人工作中为第一责任人,落实教育责任。学院着力提升导师政治素养、工作水平和职业能力,充分发挥导师在加强学风建设、服务研究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学术大家缺失的普通高校中,强调学科团队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团队作用,相互协作,共同为研究生思想教育和学业水平提高贡献力量。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氛围,感人育人。聚焦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利用周秦文化、关学、西府民间文化等地域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校园文化,通过讲座、宣传栏、学生活动、文化景观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时代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以美感人、以景育人。
2.课程教学
2023年度课程执行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培养研究生问题意识,增添了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史料学、语言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语料学等方法论课程,同时,加大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力度。在思政课程方面,主要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两门。
2023年度开设的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不含全校公共课) |
序号 |
课程 名称 |
课程 类型 |
主讲教师 |
学时/ 学分 |
授课方式(线上/ 线下) |
姓名 |
专业技术 职称 |
所在院系 |
1 |
20世纪西方文论 |
专业 核心课 |
李剑清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 |
文艺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
专业 核心课 |
焦援 |
讲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 |
比较诗学 |
专业 核心课 |
王小宁 |
讲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4 |
马列文论 |
专业 核心课 |
周国栋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5 |
文字学 |
专业 核心课 |
王应龙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6 |
汉语方言调查 |
专业 核心课 |
郭沈青 |
三级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7 |
历史语言学 |
专业 核心课 |
辛亚宁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8 |
中国语言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
专业 核心课 |
王红生 |
讲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9 |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
专业 核心课 |
刘林魁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0 |
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窦开虎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1 |
古籍专书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刘冰欣 赵保胜 |
副教授 讲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2 |
出土文献整理 与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魏宏利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3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问题 |
专业 核心课 |
刘林魁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4 |
中国古代韵文 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姚军 段永强 魏强 |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5 |
魏晋六朝唐五代文学研究 |
专业核心课 |
刘冰欣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6 |
先秦两汉文学 研究 |
专业核心课 |
王晓玲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7 |
宋元明清文学 |
专业 核心课 |
张乃良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8 |
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孙新峰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19 |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文学影视改编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王俊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0 |
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张继红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1 |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 |
专业 核心课 |
李雅妮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2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
专业 核心课 |
郭文元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3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
专业 核心课 |
姚艾 |
讲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4 |
当代西方文学 专题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王卫强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5 |
近代西方文学 专题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王永奇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6 |
西方文论 |
专业 核心课 |
周国栋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7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专业 核心课 |
兰拉成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8 |
文艺美学 |
专业 核心课 |
李剑清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29 |
汉语史 |
专业 核心课 |
王红生 |
讲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0 |
音韵学 |
专业 核心课 |
王应龙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1 |
汉语方言学 |
专业 核心课 |
郭沈青 |
三级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2 |
古籍版本学、校勘学 |
专业 核心课 |
姚军 窦开虎 |
副教授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3 |
训诂学 |
专业 核心课 |
王红生 |
讲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4 |
古籍目录与文献检索 |
专业 核心课 |
赵保胜 刘林魁 |
讲师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5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专业 核心课 |
兰拉成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6 |
中国古代文献学 |
专业 核心课 |
魏宏利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7 |
中国古代文学思潮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王晓玲 张乃良 |
副教授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8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批评史 |
专业 核心课 |
郭文元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9 |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
专业 核心课 |
王俊 李雅妮 |
副教授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40 |
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作品 |
专业 核心课 |
张继红 孙新峰 |
教授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41 |
比较文学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王永奇 |
副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42 |
欧美文化与文学研究 |
专业 核心课 |
王卫强 |
教授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36 |
线下 |
3.学术训练
2023年在学术训练方面,组织研究生及导师观看《2023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对我院师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配合省上要求,完成了“科研成果不当挂名自查”工作。对专业知识、研究能力训练除开设的课程外,主要有老师带领学生做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语言文字学、文艺学等学科教师或者带领学做科研项目,使学生对做科研项目具有一个直接感受参与学生几乎全覆盖;或者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领略专家风范、感受学术氛围。其次,70%学生均有校级、院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在导师指导下,结题率近乎100%。另外,还有课程小论文写作及要求公开发表的论文写作都很好地发挥了学术训练的作用。
2023年学术硕士研究生代表性论文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参赛项目及名次,创作设计获奖 |
时间 |
学生 姓名 |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赛事名称、展演、创作设计等) |
1 |
《<文城>与余华的叙事限度》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
2023.5第3期 |
郭雨欣 |
2 |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民间存在、虚无与反抗 ——重读莫言<檀香刑>》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23.5第5期 |
王春瑜 |
3 |
《再谈<废都>的读者观》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2023.7第4期 |
王春瑜 |
4 |
《生育书写与疾病隐喻 ——以莫言<蛙>与郑小驴 <西洲曲>为例》 |
荆楚学刊 |
2023.10第5期 |
郭甜甜 |
5 |
《<离骚>中“宓妃”形象的现实性分析——兼议“佚女”“二姚”情节中的现实困境》 |
荆楚学刊 |
2023.4第2期 |
闻锐 |
6 |
《施绍莘散曲中闲适人生的多彩呈现》 |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
2023.3第1期 |
梁海文 |
7 |
《新世纪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以贾平凹、莫言为中心》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
2023.10第4期 |
牛佳欣 |
8 |
《析论苏轼关中写景记游诗的游赏心态》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
2023.7第3期 |
赵磊 |
9 |
《论非虚构文学“梁庄三部曲”的乡土叙事》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
2023.12第6期 |
龙昭君 |
10 |
《数字动画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3.1第1期 |
王海洋 |
11 |
《甘谷方言标记“下”及其形成机制》 |
汉字文化 |
2023第13期 |
恒洲 |
12 |
《论“以事为名”之“事”》 |
汉字文化 |
2023第20期 |
王宇华 |
13 |
《轻声:普通话声调的特殊 调类》 |
汉字文化 |
2022第8期 |
刘娜 |
14 |
《传承与重构:从“人民性”到“新人民性”––以《讲话》精神的文学史流变为视角》 |
延安大学学报 |
2023.10第5期 |
刘金凤 |
15 |
《<说文解字>》反形字辩正》 |
商洛学院学报 |
2023.2第1期 |
刘悦 |
16 |
《周南·汉广》创作时地及其内涵演变蠡测 |
台北高雄师范大学会议录用,并奖励 |
2023第12期 |
赵磊 |
4.学术交流
2023年,先后邀请邵宁宁、姜荣刚、谷鹏飞、李震、伏俊琏、霍有明、韩鲁华、温亚军、阎安、牛文明等进行学术讲座。张乃良教授参加全国柳宗元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张继红教授参加中国艾青学术峰会并发言;举办“百年新文学思潮与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重构”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推进会;张锐参加了国家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研讨会、辛亚宁参加了国家语委第九期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班、高静等赴京参加了语言文字推广方面专题会议。研究生赵磊的论文被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录用,并线上参加相关学术会议。
5.学位论文
2023年度,宝鸡文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提交硕士学位论文33篇。外审全部通过,具体成绩如下:双优等次2篇;双良23篇;1优秀1及格2篇。其中4篇被评为校级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另外,201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硕朱淑瑶论文被国家抽检,结果暂无。
6.学位授予
2023年,宝鸡文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共有33名毕业生,授予文学硕士学位33人。学位授予率100%。1名研究生延期毕业。
7.奖助体系
2023年度我院研究生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学硕有 118 人获得国家助学金,获得学业奖学金 79人,其中一等奖 8人,二等奖 23 人,三等奖 48人。其中2021级占比32.9%;2022级学硕获奖占比36.7%;2023 级获奖比例30.4%。
2023 年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学术硕士研究生人次统计表
在校 硕士生数 |
国家奖学金 |
学业奖学金 |
国家助学金 |
硕士 获奖人次 |
获奖比例 |
硕士 获奖人次 |
获奖比例 |
资助 人次 |
资助比例 |
118 |
2 |
2% |
79 |
2021级占比32.9%;2022级学硕获奖占比36.7%;2023 级获奖比例30.4% |
118 |
100% |
四、就业发展与社会贡献
(一)就业发展
2023届毕业的33名学术型研究生,已就业26人,就业率78.79%.其中高等院校5人,中小学13人,机关4人,其他事业单位1人,中小企业1人,出国出境1人。西部地区12人,占比45.15%;东部地区7人,占比26.92%;中部地区2人,占比7.69%;北部地区1人,占比3.85%;南部地区3人,占比11.54%;境外1人,占比3.85%。
(二)社会贡献
2023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要成员兰拉成、王应龙等赴新疆阿克苏、陕西白河等地进行推普及师资培训工作,并圆满完成了新疆阿克苏来陕普通话师资培训任务,产生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承办了陕西省第26届普通话宣传周启动仪式。王应龙同志被评为2023年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先进个人。2023年2月“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分队被授予全国中大专学生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并被教育部发来表扬信(领队为我院学生梁泽,指导教师王应龙)。“书香新时代,推普助振兴”专项实践团队获省级优秀团队(团队负责人为我院2021学生樊安娜)。
第三部分 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2023年由于省上迟迟未能启动新增硕士点建设,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点、新闻传播学硕士点申报仍在积极准备中。
一、科研政策影响下,标志性科研成果依然缺乏。
新的科研政策,以横向科研经费完成情况为考核导向,严重影响了专任教师高层次科研积极性,研究生2023年仅出产大学学报类相对高层次科研论文15篇。除1名研究生跟导师在《语言科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外,CSSCI核心、北大核心、社科院核心需要继续突破。
二、研究生教育在学校位置有所削弱,有边缘化倾向
主要由于办学经费原因,学校将培养目标、路径、理念完全不尽相同的研究生、本科生教育拉通进行管理。由于2023年主要精力用于教育部汉语言文学专业认证、教育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生教育基本处于维持正常运转状态。加之研究生导师指导费用、课时费缩减,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质量遇到挑战。
三、学科实带头人作用尚待充分发挥
学校缺少科学的学科带头人责权利办法,学院遴选的3名一级学科带头人,6名二级学科带头人,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基本还停留在学院设计、安排工作层面。
四、问题研究生增多。
2023年有1名文艺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未完成,延期毕业。在读学术硕士中,有3人次因身体原因跟不上学业。另外,士兵计划学生因为国家低门槛加分入学政策,毕业要求却跟其他学生一致,培养困难。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周期长,明显接受能力、科研能力跟不上本专业考生。
五、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缺乏
作为地方高校,尽管2023年2021级学术硕士赵磊论文被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会议录用,并奖励,令人欣喜,但是除在职国外读博之外,师生总体国际交流较少。
第四部分 2023年度学位点建设计划
2023年度学位点建设总目标:以学校更名及各级“十四五规划”落实为抓手,围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计划,切实做好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年度各项建设工作。完成新闻传播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点上报工作,确保获批。
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实力。
对标申请博士点博需要,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力争2023年有1-2名教师晋升教授,1-2名教师晋升副教授,并有多名教师成为研究生导师。同时,从省内外选聘联合培养导师多名,确保薄弱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做好顶层设计,促进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
恢复学术论文报告会,细化《教学科研奖励办法》《高层次论文、项目、成果打磨送审办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获批国家高层次科研项目1-2项,教育部项目1-2项,鼓励在国家级出版社社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2部,积极培育高水平科研。
三、继续探讨新文科建设新路径,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其独立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四、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不断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2024年至少举办一场国际性学术会议,不断拓展学院国内学术影响力。
附件1: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文艺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 时 |
学 分 |
备注 |
公共基础课(3门,7学分) |
1002000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36 |
2 |
|
10020001005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 |
10020001003 |
英语一(学术型) |
1 |
54 |
3 |
10020001004 |
英语二(学术型) |
2 |
18 |
1 |
学科基础课(4门,9学分) |
104020102001 |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 与史料学 |
1 |
36 |
2 |
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 课程 |
104020102002 |
中国语言文学经典文献导读 |
1 |
36 |
2 |
104020102003 |
中国思想文化 |
1 |
36 |
2 |
104020102004 |
中国学术史 |
1 |
36 |
2 |
104020102005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 |
36 |
2 |
专业核心课(3门,6学分) |
104020203001 |
西方文论 |
2 |
36 |
2 |
|
104020203002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2 |
36 |
2 |
104020203003 |
文艺美学 |
2 |
36 |
2 |
专业方向课(不少于4门,不少于7学分) |
104020204001 |
20世纪西方文论 |
3 |
36 |
2 |
|
104020204002 |
文艺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
3 |
36 |
2 |
104020204003 |
文学地理学 |
3 |
36 |
2 |
104020204004 |
影视美学 |
3 |
36 |
2 |
104020204005 |
比较诗学 |
3 |
36 |
2 |
104020704006 |
文心雕龙研究 |
3 |
36 |
2 |
104020204007 |
马列文论 |
3 |
36 |
2 |
104020204008 |
文化研究导论 |
3 |
36 |
2 |
科研学术活动 (2学分) |
|
科学研究 |
1-6 |
18 |
1 |
具体要求 详见前面 第八条 |
|
学术活动 |
1-6 |
18 |
1 |
实践活动(1学分) |
|
助研、助教、助管 |
1-6 |
18 |
1 |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 时 |
学 分 |
备注 |
公共基础课(3门,7学分) |
1002000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36 |
2 |
|
10020001005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 |
10020001003 |
英语一(学术型) |
1 |
54 |
3 |
10020001004 |
英语二(学术型) |
2 |
18 |
1 |
学科基础课(4门,9学分) |
104020102001 |
语言学史 |
1 |
36 |
2 |
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 |
104020102002 |
语言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语料学 |
1 |
36 |
2 |
104020102003 |
中国语言文学学经典 导读 |
1 |
54 |
3 |
104020102004 |
普通语音学 |
1 |
36 |
2 |
104020102005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指导 |
1 |
36 |
2 |
专业核心课(3门,6学分) |
104020403001 |
文字学 |
3 |
36 |
2 |
|
104020403002 |
汉语史 |
2 |
36 |
2 |
104020403003 |
音韵学 |
2 |
36 |
2 |
专业方向课(4门,8学分) |
104020404002 |
汉语方言学 |
2 |
36 |
2 |
|
104020404005 |
汉语方言调查 |
3 |
36 |
2 |
104020404003 |
历史语言学 |
3 |
36 |
2 |
104020404004 |
中国语言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
3 |
36 |
2 |
科研学术活动 (2学分) |
|
科学研究 |
1-6 |
18 |
1 |
具体要求 详见前面 第八条 |
|
学术活动 |
1-6 |
18 |
1 |
实践活动(1学分) |
|
助研、助教、助管 |
1-6 |
18 |
1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 时 |
学 分 |
备注 |
公共基础课(3门,7学分) |
1002000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36 |
2 |
|
10020001005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 |
10020001003 |
英语一(学术型) |
1 |
54 |
3 |
10020001004 |
英语二(学术型) |
2 |
18 |
1 |
学科基础课(4门,9学分) |
104020102001 |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史料学 |
1 |
36 |
2 |
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 |
104020102002 |
中国语言文学经典文献导读 |
1 |
36 |
2 |
104020102003 |
中国思想文化 |
1 |
36 |
2 |
104020102004 |
中国学术史 |
1 |
36 |
2 |
104020102005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 |
36 |
2 |
专业核心课(3门,6学分) |
104020503001 |
古籍版本、校勘学 |
2 |
36 |
2 |
|
104020503002 |
训诂学 |
2 |
36 |
2 |
104020503003 |
古籍目录与文献检索 |
2 |
36 |
2 |
专业方向课(不少于4门,不少于7学分) |
104020304001 |
文献学专题 |
3 |
36 |
2 |
|
104020304002 |
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 |
3 |
36 |
2 |
104020304003 |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
3 |
36 |
2 |
104020304004 |
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 |
3 |
36 |
2 |
104020304005 |
中国民俗文献专题 |
3 |
36 |
2 |
104020304006 |
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 |
3 |
36 |
2 |
104020304007 |
诗词文文献整理与研究 |
3 |
36 |
2 |
104020304008 |
宗教文献专题研究 |
3 |
36 |
2 |
104020403009 |
音韵学 |
2 |
36 |
2 |
104020403010 |
文字学 |
3 |
36 |
2 |
104020304011 |
古籍专书研究 |
3 |
36 |
2 |
科研学术活动 (2学分) |
|
科学研究 |
1-6 |
18 |
1 |
具体要求 详见前面 第八条 |
|
学术活动 |
1-6 |
18 |
1 |
实践活动(1学分) |
|
助研、助教、助管 |
1-6 |
18 |
1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 时 |
学 分 |
备注 |
公共基础课(3门, 7学分) |
1002000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36 |
2 |
|
10020001005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 |
10020001003 |
英语一(学术型) |
1 |
54 |
3 |
10020001004 |
英语二(学术型) |
2 |
18 |
1 |
学科基础课(4门, 9学分) |
104020102001 |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史料学 |
1 |
36 |
2 |
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 |
104020102002 |
中国语言文学经典文献导读 |
1 |
36 |
2 |
104020102003 |
中国思想文化 |
1 |
36 |
2 |
104020102004 |
中国学术史 |
1 |
36 |
2 |
104020102005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 |
36 |
2 |
专业核心课(3门, 6学分) |
104020503001 |
中国古代文献学 |
2 |
36 |
2 |
|
104020503002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2 |
36 |
2 |
104020503003 |
中国古代文学思潮研究 |
2 |
36 |
2 |
专业方向课(不少于4门,不少于7学分) |
104020304001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问题 |
3 |
36 |
2 |
|
104020504002 |
先秦两汉文学专题 |
3 |
36 |
2 |
104020504003 |
魏晋六朝唐五代文学专题 |
3 |
36 |
2 |
104020504004 |
宋元明清文学专题 |
3 |
36 |
2 |
104020504005 |
文学元典专书研究 |
3 |
36 |
2 |
104020504006 |
中国古代韵文研究 |
3 |
36 |
2 |
104020403006 |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
3 |
36 |
2 |
104020704007 |
中国古代俗文学研究 |
3 |
36 |
2 |
104020704008 |
民俗学 |
3 |
36 |
2 |
科研学术 活动 (2学分) |
|
科学研究 |
1-6 |
18 |
1 |
具体要求 详见前面 第八条 |
|
学术活动 |
1-6 |
18 |
1 |
实践活动 (1学分) |
|
助研、助教、助管 |
1-6 |
18 |
1 |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 时 |
学 分 |
备注 |
公共 基础课 (3门, 7学分) |
1002000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36 |
2 |
|
10020001005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 |
10020001003 |
英语一(学术型) |
1 |
54 |
3 |
10020001004 |
英语二(学术型) |
2 |
18 |
1 |
学科 基础课 (4门, 9学分) |
104020102001 |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史料学 |
1 |
36 |
2 |
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 |
104020102002 |
中国语言文学经典文献导读 |
1 |
36 |
2 |
104020102003 |
中国思想文化 |
1 |
36 |
2 |
104020102004 |
中国学术史 |
1 |
36 |
2 |
104020102005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 |
36 |
2 |
专业 核心课 (3门, 6学分) |
104020603001 |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 |
2 |
36 |
2 |
|
104020603002 |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
2 |
36 |
2 |
104020603003 |
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作品 |
2 |
36 |
2 |
专业 方向课 (不少于 4门, 不少于 7学分) |
104020304001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
3 |
36 |
2 |
|
104020604002 |
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 |
3 |
36 |
2 |
104020604003 |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 |
3 |
36 |
3 |
104020604004 |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文学影视改编研究 |
3 |
36 |
2 |
104020704005 |
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 |
3 |
36 |
2 |
104020604006 |
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
3 |
36 |
2 |
104020604007 |
民俗学 |
3 |
36 |
2 |
科研学术活动 (2学分) |
|
科学研究 |
1-6 |
18 |
1 |
具体要求 详见前面 第八条 |
|
学术活动 |
1-6 |
18 |
1 |
实践活动(1学分) |
|
助研、助教、助管 |
1-6 |
18 |
1 |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 时 |
学 分 |
备注 |
公共 基础课 (3门,7学分) |
1002000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 |
1 |
36 |
2 |
|
10020001005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
1 |
18 |
1 |
10020001003 |
英语一(学术型) |
1 |
54 |
3 |
10020001004 |
英语二(学术型) |
2 |
18 |
1 |
学科 基础课 (4门,9学分) |
104020102001 |
文学研究的观念、方法与 史料学 |
1 |
36 |
2 |
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 |
104020102002 |
中国语言文学经典文献导读 |
1 |
36 |
2 |
104020102003 |
中国思想文化 |
1 |
36 |
2 |
104020102004 |
中国学术史 |
1 |
36 |
2 |
104020102005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 |
36 |
2 |
专业 核心课(3门,6学分) |
104020303001 |
比较文学研究 |
2 |
36 |
2 |
|
104020303002 |
欧美文化与文学研究 |
2 |
36 |
2 |
104020303003 |
西方文论 |
2 |
36 |
2 |
专业 方向课 (不少于4门,不少于7学分) |
104020304001 |
东方文化与文学研究 |
3 |
36 |
2 |
104020304002 |
中西文学比较专题研究 |
3 |
36 |
2 |
104020304003 |
古代西方文学专题研究 |
3 |
36 |
2 |
104020304004 |
近代西方文学专题研究 |
3 |
36 |
2 |
104020304005 |
当代西方文学专题研究 |
3 |
36 |
3 |
104020704006 |
东方文学专题研究 |
3 |
36 |
2 |
104020704007 |
叙事学研究 |
3 |
36 |
2 |
104020704008 |
民俗学 |
|
|
|
科研学术活动 (2学分) |
|
科学研究 |
1-6 |
18 |
1 |
具体要求 详见前面 第八条 |
|
学术活动 |
1-6 |
18 |
1 |
实践活动(1学分) |
|
助研、助教、助管 |
1-6 |
18 |
1 |